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在西安,能讓性情豪爽的關中大漢拿得起放不下的東西不多,面碗是其中之一。油潑面、漿水面、削筋面、蘸水面、biangbiang面,五花八門的面條輪番上陣,連吃幾個月仍覺得意猶未盡。
老陜吃面近乎一種儀式,其重要程度和餃子之于大部分北方人差不多,離家歸鄉(xiāng)要咥一碗,生日當天要咥一碗,招待遠道而來的朋友更要用一碗油香酸辣的面條以示誠摯,如果是自家搟的面條、熬的油潑辣子則更顯鄭重。
▲西安的涼皮,身段柔軟,像秀麗娘子
面條簡單,臊子也沒有蘇式面杭幫面那么多精細花頭,但是落到胃里沒什么虛招,給人一種腳踏實地的安全感。這跟西安人淳樸實在的性格如出一轍。如果把西安的面條比作粗獷爽利的大漢,那么當地的另一種小吃——涼皮,就是剛柔并濟的女子。
英雄難過美人關。五月一過,賣涼皮的小推車相繼出沒在三街六巷,涼皮柔潤,服服帖帖地趴在不銹鋼托盤里,堆疊如雪,晶瑩如冰,光是看一眼都覺得神清氣爽。眼前宛如秀麗娘子的涼皮是唯一能讓老陜放下面碗的食物,甘愿與之癡纏一整個燥熱的夏天。
1
歷史的緣故,西安有種不怒自威的魄力,在這種肅穆氣氛籠罩下的食物,多多少少帶點端莊古板的氣質,清凌凌的涼皮是難得的小清新。
▲西安的食物大多粗獷,涼皮是鮮有的小清新氣質
中國人擅長賦予平凡食物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,有些玄乎得離譜,有些真?zhèn)螀?,涼皮屬于后者。古?《三輔舊事》上記載:“太上皇不樂關中,高祖徙豐沛屠沽酒賣餅商人,立為新豐縣”,當時秦人已經以餅為食,“粒食”到“粉食”的進化反映出研磨技術的成熟,制作大米面皮的關鍵步驟即將顆粒的大米碾成漿,有了研磨技術的加持,秦時出現涼皮不無可能。
▲圓形石磨在戰(zhàn)國時期開始使用,到了秦漢時期已經趨于成熟
史上有關涼皮的確鑿記載是在清光緒年間,西安出現了走街串巷吆喝叫賣的涼皮商販。到了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,大批專賣涼皮的商販紛紛涌現,城內隨處可見用幾張矮桌幾把矮凳組成的臨時攤點,西安的夏天燥熱難耐,這些涼皮攤點就是他們的綠洲。
▲涼皮是盛夏里的消暑利器
一碗涼皮,一把豆芽,一撮黃瓜絲,一勺油潑辣子,幾滴老醋和料水,拿起筷子翻兩翻,酸辣味裹挾著沁人的黃瓜味直鉆喉嚨,原本疲軟的胃口迅速被激活。夏天沒食欲?不存在的。
2
從原料上來說,西安的涼皮有米皮和面皮之分。
▲米皮
▲搟面皮
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(qū)盛產米皮。北有秦嶺做屏障,漢中地區(qū)氣候濕潤,水源豐富,適合稻米的生長。制作米皮的原料通常選用秈米,陳米為佳,制作工序無非浸泡、磨漿、蒸制、晾涼、切條,決定口感軟硬的是米漿的稠度。好的米皮柔軟如巾,幾乎不用咀嚼就能順著喉嚨滑進肚子。
以寶雞為代表的西府地區(qū)是面皮愛好者的云集處。陜西的面皮有洗面和不洗面之分,多了洗面這道工序的面皮,顏色更加白凈,洗面留出的面團上鍋蒸熟就是氣孔密集的面筋;不洗面的面皮是直接在面粉中加水調和成面糊,成品顏色些微偏黃,質地更柔軟,且無面筋。
▲釀皮不經過洗面,所以顏色偏黃,不透明
從陜西各地的食俗來劃分的話,涼皮的種類不勝枚舉:岐山搟面皮、安康蒸面、扶風烙面皮、秦鎮(zhèn)米皮、麻醬釀皮、陜北肝子釀皮、漢中熱米皮等等等等。
其中被冠以西安涼皮“四大旦角”的是秦鎮(zhèn)米皮、漢洲熱面皮、西安麻醬釀皮、岐山搟面皮。
3
秦鎮(zhèn)米皮
涼皮在陜西有很多種叫法,如果不去刨根問底,大多數時候指的都是秦鎮(zhèn)米皮。
關中地區(qū)長期流傳著兩句順口溜:“乾州鍋盔岐山面,秦鎮(zhèn)穰皮繞長安”,“穰”在陜西話里有柔軟筋道的意思,所以秦鎮(zhèn)米皮在當地又被稱作“穰皮兒”。
▲柔軟的秦鎮(zhèn)米皮又被當地人稱為穰皮
好吃的涼皮,需滿足“白、薄、光、軟、釀、香”六點,這就要求從選米到洗面,每一步都不能怠慢。戶縣太平河流域的單季稻是秦鎮(zhèn)人的首選,足足浸泡三小時,磨出的米漿才能清香濃郁、筋道滑膩;蒸米皮要用竹篾,竹篾上鋪一層籠布,將米漿徐徐倒在籠布上,抹勻之后厚度不足一毫米。
秦鎮(zhèn)米皮不僅好吃,還具有觀賞性,切涼皮的師傅手握一把威風凜凜的大鍘刀,“咣、咣、咣”幾下便把皮子切成筷子般粗細,引得無數游客盡折腰。
▲威風凜凜的大鍘刀
高潮在于涼皮裝碗前在紅油辣子里美美地一蘸,白潤的涼皮瞬間紅得透亮,香氣撲鼻的紅油順著涼皮往下滴,敢問這種赤裸裸的誘惑誰能受得了?
這個夏天就來嘉諾學習涼皮技術吧!好吃美味的涼皮很多種類,你喜歡的涼皮款都能在這里學的到。歡迎您提前預約涼皮培訓前來品嘗試吃。
上一篇:重慶烤魚培訓哪里最好吃